北京总部(全国通用)
400-090-3910
上海分部
13911340419
广州分部
13161766437
不良资产是指不能正常参与资金周转的资产,主要是不良贷款和不良投资,以及非金融企业的不良资产和政府的不良资产。这些资产在会计科目中表现为坏账,包括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和呆账贷款等。对于银行而言,不良资产主要是指不良贷款,即银行发放的贷款未能按预先约定的期限和利率收回本金和利息。对于企业而言,不良资产则是指企业尚未处理的资产净损失和资金挂账,以及按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应提未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各类有问题资产预计损失金额。这些不良资产会为企业带来潜在的损失,需要及时处理和优化。
2025年开年,消费金融行业不良贷款(个人消费贷款)转让热潮延续。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近期,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蚂蚁消金”)、招联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联消金”)等消费金融头部机构陆续抛出资产包。
据公告,蚂蚁消金2025年第1期个人不良资产包未偿本息总额为5.81亿元,公开竞价起始价为5020万元,折扣率8.6%,不到1折。而招联消金发布的2025年第1—5期个人不良资产包未偿本息总额大约为38亿元,其中最低折扣率为2.96%,低至约0.3折。
0.3折起拍价格水平在不良资产处置中是否是常态?头部消费金额公司转让不良资产包释放了哪些信号?
行业正常水平1折左右
近年来,消费金融公司不良资产转让增势明显。2024年消费金融公司的不良贷款转让成交规模仅次于股份行,合计达414.4亿元,占比18.35%,居各类非银行机构成交规模之首。
折扣率是反映市场对不良资产包估值的重要指标。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以下简称“银登中心”)数据显示,近年来批量个人不良贷款的平均折扣率波动较大。2021—2023年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的平均折扣率分别为4.68%、2.65%和4.58%,而2024年的平均折扣率约为4.83%。
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当前不仅是消费金融公司,连同银行在内,对于债务人还款能力较弱的不良贷款1折左右的定价较为常见。
北京市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表示,不良资产包由于存在较高的违约风险和回收不确定性,因此转让价格往往低于其账面价值。折扣的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不良资产包的质量、逾期时间、回收前景、市场供需状况以及买方的议价能力等。
根据2024年上半年消费金融公司业绩情况,蚂蚁消金与招联消金分别以2715.95亿元、1578.01亿元的总资产规模位列行业前二,遥遥领先第三名。同时,招联消金与蚂蚁消金也是报告期内净利润前二,分别是17.24亿元、9.25亿元。因此,二者的不良资产转让指标具有行业风向标价值。
对于此次转让起拍价折扣率问题,记者分别向招联消金与蚂蚁消金发去采访函,但截至发稿,暂未收到回应。
有消费金融机构人士认为,不良资产转让有助于拓宽机构不良贷款处置渠道,释放信贷空间,有助于提升金融机构和融资市场的效率。对行业整体而言,也有助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但对于如何理解当前不良资产业务处置潮,行业也有不同观点,博通咨询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表示,当前现象主要源于被动行为影响。一方面,前期风控环节存在的隐患于今年集中暴露;另一方面,这也是监管层面对风控优化要求的直接体现。在宏观环境承压的背景下,消费金融机构加速不良资产处置,有助于降低潜在风险敞口,减少损失,从而更好地应对市场波动与监管要求。
谈及定价问题时,王蓬博表示,资产定价的核心考量因素主要包括资产质量与资产规模。若资产规模较大且分布集中,其定价通常相对较高,主要原因在于此类资产具有更高的回收可行性和更低的处置成本,从而更易于实现资产变现与收益回收。
以时间换空间
根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在2025年之前,已经有中邮消费金融、捷信消费金融、四川锦程消费金融、北银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等众多消费金融公司进行过不良资产转让项目挂牌转让。
银登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不良贷款转让挂牌项目数量合计为1041单。通过梳理公开资料,记者看到,2025年1月至今,除了南银法巴消费金融公开的不良资产转让项目是在解决原苏宁消费金融存量贷款,逾期时间较长以外,转让不良资产包项目加权平均逾期天数较长的是招联消金。
根据招联消金第1—5期不良贷款转让项目披露,其加权平均逾期天数分别为1220.58天、1187.82天、1197.26天、1186.25天、1163.28天。
“消费金融公司的风险都是后置的,需要半年至一年时间才会暴露。”有华东地区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高管对记者表示,消费金融发展的红利期已经逐渐过去,接下来将是规模和资源禀赋的全面比拼。
上述高管表示,从一些消费金融公司股东急于出手股权也可以看出。“再卖不掉,等整个行业反转,更加难以出手。”
在该高管看来,积极扩大资产规模也是应对不良上升较快这一行业痛点的动作。他直言:“现在大家是在用时间换空间。”
银登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四季度,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的平均折扣率为4.8%,平均本金回收率则是7.3%。2024年一、二季度,上述数据分别为4.6%与8.8%、4.1与9.0%。
具体到客群,比银行业次级的消费金融领域个贷平均本金回收率要更低。
2024年5月,有行业总资产规模排名前五的消费金融业务部门总监告诉记者,当前消费金融行业平均本金回收率只有3%—5%,甚至一些银行信用卡也低到了3%的水平。“5%是正常水平,如果达到8%属于较高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前述高管表示行业发展相比从前难言乐观。“过去消费金融牌照稀缺,拿到牌照就能赚钱,但现在市场参与者众多,牌照的稀缺性已不如从前,导致竞争加剧。银行系的消费金融公司资金成本较低,但风控压力大,盈利难度增加。过去依靠牌照赚快钱的模式已不可持续,现在需要扎实的客户基础和资源配套。”
他坦言:“不论是头部还是其他消费金融公司,我们也看到一些风险在持续暴露。经济形势不佳导致消费金融客户的抗风险能力较弱,不良率逐渐暴露。目前不良率尚未稳定,可能还会继续上升,这对行业的盈利能力和投资者信心造成压力。”
不过,王鹏表示,不良资产业务处置潮的出现,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可能涉及风险偏好,也可能涉及风控问题。
他认为,一方面,经济增长放缓过程中,企业或个人违约风险增加,不良资产规模扩大,金融机构为了防范金融风险、优化资产结构,可能会选择批量转让不良资产,从而形成不良资产处置潮。这种情况下,不良资产处置潮更多地反映了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调整。
“另一方面,不良资产业务处置潮的出现,也可能与金融机构的风控问题有关。如果金融机构在信贷审批、贷后管理等环节存在漏洞或不足,导致不良资产大量产生,那么为了纠正这些问题并恢复资产质量,金融机构可能会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形成不良资产处置潮。因此,不能简单地将不良资产业务处置潮归结为风险偏好或风控问题,而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王鹏补充道。
但不论如何,行业当前达成的统一共识是,消费金融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市场竞争加剧、不良率上升、资金成本和风控压力增加,以及流量成本上升等问题,未来将更加依赖于风控能力和客户资源的深度经营。
互融云智能还款管理系统应用人工智能技术, 深度学习催收场景及用户画像,实现将数据、模型、规则、流程和机器学习集于一体的人工智能催收引擎, 通过数据分析和决策系统自动、准确匹配催收策略,达到理想的催收效果。
互融云智能还款管理系统,提供智能催收工具:
1)智能催收机器人
智能人机对话,适用于电话催收场景,可交互,可成长,自学习,上万次呼叫分分钟搞定,仅处理有效电话。
2)自动代扣
用户通过快还APP在线绑卡,得到持卡人授权后,到期从持卡人的银行卡账户中扣除应还款项
3)云呼叫中心
页面拨号,手机,固话双向接听页面发送短信、通话录音、回呼弹屏、通话清晰、全程监控
4)电子签章
集成的电子签章服务,可快速在快还APP完成签约,让借款用户在手机上就能完成签约
5)在线仲裁
利用互联网等网络技术资源提供仲裁服务的网上争议解决方法,包括立案、受理审理到裁决、送达等
6)短信、语音提醒
包括语音短息和文字短信,快速到达便捷畅通
7)大数据失联修复
用户通过快还APP在线绑卡,得到大数据失联修复包括失联信息修复、地址识别及验证、资产查找及评估
8)资产处置
针对小额贷款、线上短贷、消费信贷、汽车信贷、房产抵押等互联网全链条资产处置
本文标题【头部消费金融公司低价转让不良资产包释放了哪些信号】
链接地址:https://www.hurongyun.com/article/detail/17479.html 转载请带上链接
了解更多产品信息,详见北京互融时代软件有限公司官网内容